和以前不同,现在靶向药物开发很早期,就会考虑耐药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些病人此前平均失败过7种疗法,最多的使用过14种疗法,今天终于找到组织了。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球王级的新产品,但是也有一些重要进展,当然也有一些令人失望的临床结果。
这再一次表明病人寿命在延长,但产品寿命在缩短。如果上市,这也将是继Keytruda批准用于泛dMMR变异肿瘤第二个按基因变异而非组织分类的肿瘤药物。现在肿瘤已经是最大的药物市场,增长速度也高于多数疾病。这是继第一个靶向药物格力卫之后激酶抑制剂第二次真正引起轰动。肿瘤药物研发和基础研究的投入也是绝对第一。
加上病人、消费者组织、药监支付部门的全力支持,今年ASCO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不少亮点但尚无王者出现。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企业传奇药业的BMCA/CD38双CAR-T也产生了100%应答率,虽然病人入组前失败的药物个数没有BB2121多。年度净亏损7440万美元,亏损同比增长43%,公司股票价格也应声下跌了近一半。
如今,公司股价仅在3美元左右波动,不到其历史最高价16美元的1/5。在今年4月公布了2017年Q1财报后,尽管公司实现总营收2129万美元,同比增长72%。此外,加上公司此前(2013年)与巨头罗氏签订的基于SMRT技术开发IVD产品的合作协议,公司获得了罗氏公司7500万美金的里程碑付款(注意:只是里程碑,不是一次性)。因此第一季度净亏损2387万美元,亏损同比增长23%。
但公司研发投入1697万美元,同比增长4%,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80%。据悉,假设承销商选择额外购买的股票不立即行权,公司在扣除承销折扣和费用后,预计将提高约4590万美元的净收益。
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对股票承销商说:给予30天内可以再多购买230万股。江河日下,Pacific Biosciences连续亏损自两年前(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之后,精准医疗便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热门话题,这直接推动了基因测序以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分子诊断领域的发展。此外通过记录相邻两个碱基之间的测序时间来检测碱基修饰情况(即如果碱基存在修饰,则通过聚合酶时的速度会减慢,相邻两峰之间的距离增大,可以通过这个来之间检测甲基化等信息)。骑虎难下,公司拟再融资4600万众所周知,PacBio的SMRT技术应用了边合成边测序的思想,并以SMRT芯片为测序载体,芯片上有很多小孔,每个孔中均有DNA聚合酶。
然而,PacBio公司的研发费用一直占公司总营收的75%到80%的水平,这远远大于行业内平均研发投入30%的水平。截止笔者发稿时间,PacBio公司的股票通过盘后交易上涨了2.12%。尤其是在2015年10月份推出小型化的三代单分子测序仪Seqeul的美国第三代测序仪制造商Pacific Biosciences(股票代码:PACB,简写PacBio)的股价迎来了上市以来的近3倍飙涨,是所有测序相关公司中涨幅最大的。但整体股价较前一天收盘下降了1.2%,收盘报3.30美元。
从2016年的财报看,该公司实现总营收9070万美元,同比下降2%。据悉,该公司的核心产品SMRT技术测序速度快,但错误率高、纠错成本高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不丰富等问题,其产品商业化前途面临研发投入较高,产出不确定的窘境。
这种酶和模板结合,通过4色荧光标记4种碱基(即是dNTP),在碱基配对阶段,不同碱基的加入会发出不同光,根据光的波长与峰值可判断进入的碱基类型。参考资料:Pacific Biosciences Aims to Raise $46M in Public Stock OfferingPacific Biosciences Of California Announces Pricing Of Public Offering Of Common Stock。
然而,就在去年12月,罗氏宣布要与PacBio分道扬镳(当然也有小道消息传闻罗氏欲收购PacBio),并终止了基于SMRT技的临床诊断产品商业化授权协议的合作后,公司的发展由突飞猛进转向在生死边缘挣扎。这家知名的三代测序公司连续亏损,卖股换钱能否绝境逢生? 2017-06-19 09:00 · 李亦奇 近日,全球知名的三代测序仪上市公司Pacific Biosciences宣布通过股票增发和向股票承销商出售股票,拟再融资4600万美元用于收购或投资互补业务、技术和产品候选产品。公司表示这部分收益将用于一般企业用途,部分收益还将用于收购或投资互补业务、技术和产品候选产品。在这项技术中,DNA聚合酶(酶的活性保持)是实现超长读长的关键。尽管SMRT技术的测序速度很快(每秒约数个dNTP),但是其测序错误率比较高(高达15%),而采用多次重复测序来进行有效纠错的成本代价太高以及现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不丰富等问题,因此,就目前而言,要开发出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IVD商业化产品是一件研发投入较高,产出不确定的事情。6月15日,PacBio宣布,以每股3.10美元的价格在二级市场增发1540万股,再融资4600万美元。
研发投入6760万美元,同比增长12%,研发费用占总营收的75%。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在短期内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公司没钱了
她说20%的知名大医院吸纳了80%的患者,有些知名医院甚至需要排队3个月以上才能进周(即从垂体降调节阶段到最后确认是否妊娠阶段),这些知名大医院每年普遍能做1万周期以上,甚至2万周期。解决分配不均的问题,国家除了可根据人口下发牌照,也可以根据属地分配就诊医院。
1992年比利时Palermo医生团队首次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帮助病人获得临床妊娠。创始团队皆为生育领域专家,目前孕立佳已与浙江省18家妇幼保健机构项目合作。
对于生殖中心的医生来说,生活干预是多囊卵巢的一线治疗手段,但是临床医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做。该公司开发的APP,用户可以输入其基础体温等数据,程序就能够准确跟踪用户的月经周期,设置提醒,帮助使用者了解生育状况(也包含避孕)。动脉网了解到,公司成立于2009年,由一群斯坦福大学生殖医学、胚胎和子宫研究专家以及生物统计学专家创立。2、牌照经济,也需要市场化运营 不孕不育用户选择辅助生殖技术还是很谨慎的,他们还是希望能自然受孕,基本上要经过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走进生殖中心,在生殖中心接受治疗算是不孕不育末端环节了。
正是由于存在诸多的不法行为,在原卫生部2013年发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解读一文中,曾表示该领域存在辅助生殖技术医疗机构,违规开展辅助生殖活动,而一些未取得辅助生殖技术准入资质的机构和个人,非法开展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等问题,并要求各地政府在整治期间,暂缓审批新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机构。另外,国家卫生计生委简化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程序,也推动了辅助生殖市场加速发展,辅助生殖相关用药企业和医疗服务企业有望受益。
7.8 Rinovum Rinovum是一家私人女性健康公司,推出了旗舰产品TheStork OTC。平台-诊所-生殖中心-海外,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闭环。
7.12 UnivfyUnivfy通过对IVF治疗方案的准确、个性化预测,能够提高患者的怀孕率,降低IVF的费用。B超查卵泡数量、抽血查激素水平、输卵管造影、打促排针以及取卵等各种环节,一个不能少。
有些地区政策比较开放,比如美国南加州地区。黄小妹认为互联网+辅助生殖企业落地线下是实现闭环以及盈利必备的要素。Progyny是辅助生殖领域的明星企业,已经完成B轮融资,总融资额达到6270万美元,不乏KPCB等著名医疗领域投资机构。贝贝壳创始人兼CEO石磊观点: 1、就医体验始终放在第一位 目前贝贝壳专心服务正处在或者即将进入试管婴儿周期的用户,为这部分人提供建档、就医环节梳理、私人管家、营养健康、在线课程等全流程服务,有专门的生殖顾问全程陪护。
不孕不育患者治疗路径 看似清晰的治疗路径,每向前走一步,一对夫妇就要承受愉快的、悲情的、痛苦的、窘迫的各种体验。从整个大不孕不育市场来讲,选择辅助生殖的用户也就占到了不孕不育的10%左右。
牌照经济是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大家追逐牌照,无非是有了牌照可以做的事情更多,利润率更多一些。但是,一旦病人来源稳定,成熟运营之后,利润水平较高。
第七部分:国外互联网+辅助生殖企业案例国外投资者正在重点关注一批专注女性健康领域的公司,涵盖从生物技术,到生育追踪仪器,再到使用大数据来追踪生育情况和试管婴儿方案等。很容易就能加入一个美国试管婴儿的微信群,一位在美国取卵8次的30岁姑娘,终于成功怀孕,非常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其辛苦求子历程。